須彌座是依古代印度神話中流傳的,并且是幻想中的須彌山的樣子制作的。在建筑中使用須彌座,目的是顯示建筑的崇高以及主人的尊貴。所以,這種以石材的須彌座歷來多用在皇家建筑或等級較高的寺院建筑中。 石雕須彌座,作為佛座時已形成了固定的樣式,即上下出澀,中為束腰。這種固定形式,從北魏,經唐、宋,直到明清,歷經千年之久而沒有太多的變化。須彌座的細部變化都在束腰上,一是高度的變化,二是在線條上突出曲線或收縮直線的變化。唐、宋以后將石雕須彌座作為塔的基座的情況比較多,就以南京棲霞寺石雕舍利塔為例,在束腰處有雕刻的立柱,柱下面有蓮瓣、方座,層層疊疊的,有六層之多,束腰之上,也有四層方座,再上為蓮座、塔身,這應是比較復雜的石雕須彌座了。 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,本文來自:http://www.china-ance.com/ 其他人閱讀了; ![]() ![]() ![]() |